欢迎来到百睿德翻译

专利翻译

     在专利翻译圈里,一提到专利文件的翻译标准,人们就会想到是直译还 是意译。直译就是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这是较严格、较正确的专利翻译,而只要稍做修改就是意译,这是不能接受的。
  由于存在这种想法,我们在中国专利文件中看到了大量晦涩难懂的文件,致使不少人认为专利文件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专利的字面翻译
  逐字对译比较好理解,就是译入语的文字和形式都应尽量与译出语一致。在专利文件中,翻译公司的译者可以这样翻译的句子。在这个字面翻译过程中,我们运用了词性转换、主被动变换、词语添加、句子顺序调整、插入语另译、标点更换、长句拆短等译法,让译文读起来更顺畅。有些译者可能觉得,既然逐字对译也是勉强能读通的,为什么还要费力提高汉语的可读性呢?
  评价译文质量的高低与文件的读者和它所起的作用相关。一份专利文件的主要读者有专利申请人、审查员、法官、潜在许可人和潜在侵权 人。汉语可能不是专利申请人的母语,但通常是审查员、法官、潜在许 可人和潜在侵权人的母语。例如,专利审查员们大约每天要完成对一件 专利申请的理解、检索、比对、起草审查意见等工作,而法官的工作量 就更大。据报道,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有一线法官18名,全年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128件。
  专利文件中清晰、通顺的语言,有助于他们快速准确地理解专利文件的技术内容、确定要保护的范围,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专利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上。而对于潜在侵权者来说,文件表述晦涩、有歧义,可能是他们提出专利无效、规避侵权责任的另一个机会。因此,专利文件的翻译是否准确、清晰和流畅,对申请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认为逐字对译是较准确的,并且使用这种译法可以帮助译者免责。我们则认为在翻译专利文件时,如果逐字对译能清楚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就直接采用逐字对译;但如果逐字对译的译文不清楚、不易理解,甚至可能产生歧义,那么译者就需要采用字面翻译。字面翻译所采用的手段有转换词性、变换语态、合并词语、拆分长句、调整顺序、更改标点等。
  当然,对于专利文件的不同部分,掌握翻译方法的尺寸也有所不同。如对于权利要求书,译文不仅要严格体现原文的内容,而且还要遵从原文的格式;而对于说明书,特别是其中对实施例的描述,译者可以更多地兼顾原文的格式和汉语的流畅性。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方式,专利证书翻译都要以符合汉语规范的语言正确传达起草者对技术方案的描述,以及对保护范围的限定。翻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确定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以后,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